G-CSF內生性幹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有用嗎?請不要抱太大希望

最近的報紙刊登一位神經內科醫師出來呼籲帕金森病的病友,在進行證據不夠的自費治療前要三思。不藥傷了荷包又傷身。

[幹細胞治療巴金森病? 尚無臨床佐證!]

G-CSF是一種周邊骨髓幹細胞,它能治療帕金森病,真的嗎?

身為一位神經內科醫師,要想知道帕金森病相關的最新治療及進展,一定會從由神經內科醫師舉辦的動作障礙學術會議獲取新知。

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全世界帕金森氏症的病友,看病都會找神經內科醫師看啊。

所以相關研究有沒有效,問資深、有權威性的神經內科醫師就知道。

舉例來說,去關注台大吳瑞美醫師、高雄長庚林祖功等神經內科醫師的發言,比其他科別的醫師有權威、代表性嘛。

假若今天是非神經內科的醫師,因為專研某種療效,也開始嘗試在帕金森病友上治療,

通常因為病友樣本數小,所以能帶來的效果就不確定了。

我的話點到為止。

你關心帕金森最新治療進展嗎?那一定要有這概念

首先,在現在這個不健全、有點畸形的健保體系下,大醫院若是要生存下去,必定要推出自費治療才能活下去。(外面基層診所也是,沒有自費治療,基本上活不下去啊!)

有部分的自費治療,可能相對比較新穎,大眾尚未了解清楚。

那怎樣能讓病友買單呢?

很簡單,就是找報章媒體讚揚一下最新治療帶來的福音。

至於這個治療是否真的對每一位病友都有效果?可能就不清楚了。

但,能給病友一些希望,不好嗎?

小心媒體過度放大治療效果

老婦「像一部老車快熄火」 醫師:內生幹細胞療法有解

治療4天擺脫輪椅!北科大教授研發、親身試驗 巴金森氏症創新療法

不是要否定新的治療沒有用處,若是好好經過臨床研究,的確可能成為明日之星。

而是媒體誇張的標題,會讓病友帶來不切實際的幻想。

就像下圖中的兩個橘色的圓點,代表者成功被治療的個案。

我們往往都會聚焦在成功的案例。

然而,他們不會告訴大家的是有多少人被治療,是不是雙盲隨機分配試驗。

多少人成功,多少人失敗,不會被公布出來。

有可能就像下圖一樣,

其實有效的兩位個案的背後,有許多治療失敗的個案。

而這些治療失敗的個案,可能因為花了大錢卻沒有療效,怕丟臉而不敢跟別人說。

所以大家只會聽到零星成功的案例。

而這些成功的案例,很有可能因為這些病友口袋夠深,也同樣去嘗試許多保健食品、其他療法,也比較注重養身,常常在運動。

因此新的治療有效果,究竟是合併其他治療,還是單純這項治療,不得而知。

看起來華麗、很有未來的治療,可能實際上的結果差強人意。

帕金森病治療的底層邏輯

用一句話可以簡單敘述帕金森病的致病機轉:

黑質細胞退化引起多巴胺減少,造成大腦異常迴路,最後引起帕金森動作障礙

因此在治療上,若能在各個階段,阻止惡化成下一階段,則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狀。

想要知道更多治療上的文章,可參考[想了解帕金森氏症各種治療,先明白治療的底層邏輯]

幹細胞治療

目前,幹細胞治療在帕金森病還在早期實驗的研究階段,是未來新展望。

幹細胞治療的基本原理是通過移植健康的幹細胞到受損的組織中。

這些幹細胞可以分化成特定的細胞類型,如多巴胺能神經元,從而補充和修復失去或受損的神經元功能。這種方法有望恢復大腦中多巴胺的正常水平,緩解帕金森氏病的症狀。

以下目前是台灣有關於幹細胞應用在帕金森病的報導,是否每一位帕友都適合,目前未知,參考就好。

[進階閱讀:國內新聞-花慈林欣榮細胞治療縱橫台灣胚胎幹細胞移植帕金森氏症患者第一人。國外新聞-醫學里程碑!全球首位帕金森患者接受幹細胞治療]

G-CSF其實是冷飯新炒,並非帕金森病治療最新醫療技術

引用2014年這篇[幹細胞治療效果 有待檢驗]報導的敘述

台大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唐季祿表示,周邊血液幹細胞是藉由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

將骨髓中的幹細胞驅動至血液中,再經由血液分離機收集取得,

目前主要用於治療血癌等血液疾病,抽取技術已十分純熟。

唐季祿說,過去國內外有許多研究,欲試驗周邊血液幹細胞對於帕金森氏症、中風等神經疾病的療效,

但都還有爭議,原因在於中風病人經過一段時間,也會自己慢慢恢復機能,是否由幹細胞促成不得而知,國內外報告結果也不一。

10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

2014的報導,經過10年之後,似乎也沒有得到太大的關注。

看到最新是一篇2023年文章,講到G-CSF應用在老鼠的研究。沒錯,還在動物實驗上。

而且,每年的文章數都是個位數而已。

這樣子的情形,可能會讓一些病友覺得很掃興吧。

但是花錢,就是要花在刀口上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