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 people dark eyes

12行為恐是失智症前兆:早期生活型態改善最重要

家裡的長輩是否常常健忘?

走到一個地方突然忘記來這裡要做什麼?
跟別人講話講到一半,卻突然忘記自己原本要講什麼內容?

還是寫字到一半,突然忘記某個字怎麼寫?
也漸漸地發現自己無法長時間專心地看書、下棋。

覺得腦力大不如前的自己,擔心會不會進展到失智、認不得人呢?

但究竟失智症是什麼?一直健忘就是失智症了嗎?

失智症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認知功能是什麼。

認知功能代表者我們用來認識世界運行法則、適應社會運作所需要的大腦技能。

舉例來說:開車、做生意、洗澡洗臉、用手機等生活上的事情都需要良好的認知功能。

更詳細談論認知功能的詳細介紹,

請參考[常常健忘、擔心失智怎麼辦?這裡有認知功能文章搜索地圖]

這些認知功能的習得是藉由教育體系、家庭教育帶來的環境所學習的。

可以試著想像一下,正在退化的認知功能障礙的中老年族群,

剛剛說的生活技能都不會了,會有哪些認知功能退化呢?

開車:不會操作搖桿及油門煞車(執行力)、不會認路(定向感),不會看紅綠燈(紅停綠行的抽象力)

做生意:不會算錢(計算力)、不會招呼客人(語言力)、記得客人長相(辨識臉孔)

盥洗清潔:不會操作蓮蓬頭/水龍頭(執行力),不懂洗澡的順序(執行力)

原本習得的生活技能,因為認知功能障礙而逐漸退化。

認知能力的退化,就像下圖燃燒快崩塌的柱子。

若是有太多柱子倒塌,會導致生活技能嚴重退化而無法生活自理。

這種因為認知功能退化而無法生活自理的情形,我們就叫做失智症,或稱作嚴重認知功能障礙

現在網路資訊發達,大多人發現長輩已經出現健忘症狀,就會鼓勵家中長輩求診檢查(儘管這件事不容易)。

因此,來求診的長輩大多數還處於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屬於生活還可以自理的族群。

舉凡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等描述「失智」的用語,代表退化程度已經讓生活無法自理

根據美國的統計,每年約有10-15%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民眾會變為失智症。

因此,如何逆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變成一個重要的課題。

12行為恐是失智症前兆

失智症是一種漸進式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它會影響到我們的認知能力和日常功能。

幸運的是,早期發現和干預可以幫助延緩失智症的發展和進程。

然而,許多人還是對失智症的早期症狀並不了解,這使得許多患者無法及早接受幫助。

研究人員發現,有一些早期行為改變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其中有12項行為被認為特別值得關注。

1. 記憶力衰退

忘記最近的事件或重複問相同的問題是失智症早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與普通的健忘不同,這種記憶力衰退通常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能力。

2. 難以完成熟悉的任務

失智症患者可能會發現,完成曾經熟悉的日常任務變得困難,例如做飯、打掃或開車。這些困難會逐漸增加,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質量。

3. 時間和地點的混淆

對於時間和地點的混淆也是失智症的早期跡象之一。患者可能會迷路,忘記自己身在何處或為什麼會出現在某個地方。

4. 難以理解視覺圖像和空間關係

視覺空間能力的退化,如辨認物體的距離或判斷空間的難度增加,可能是失智症的表現。這可能影響患者的駕駛能力或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協調。

5. 語言障礙

失智症患者可能會在說話或寫作時遇到困難,經常無法找到合適的詞語,或在中途忘記自己在說什麼,這會讓他們表達自己變得更加困難。

6. 丟失物品

經常丟失物品並無法回想放在哪裡是失智症的警示信號。與此同時,患者有時會懷疑他人偷竊,這可能加劇他們的焦慮和困惑。

7. 判斷力變差

失智症可能導致判斷力的顯著下降,例如在金錢管理上變得不理性,容易受騙或做出不合適的決定,這都可能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8. 退出社交活動

由於認知功能的下降,失智症患者可能會開始避免社交活動,因為他們感到應付這些活動變得越來越困難。他們可能會失去參加聚會或與朋友見面的興趣。

9. 情緒和個性變化

情緒波動、個性改變也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之一。患者可能會變得焦慮、困惑、易怒,甚至對周圍環境感到害怕或懷疑。

10. 缺乏動力

失去對日常活動的興趣,如以前喜歡的愛好或工作,可能是失智症的表現之一。患者可能會變得被動,對生活的熱情逐漸消失。

11. 自我照顧能力下降

自我照顧能力的退化,例如忘記洗澡、換衣或不再注意個人衛生,這些都是失智症的可能症狀。這些變化會對患者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12. 重複性行為

重複同一個動作或話語,如反覆整理物品或重複同一個問題,這也是失智症的常見徵兆之一。這些行為可能反映出患者的大腦功能正在退化。

針對上述的失智症12項失智症前兆症狀,歸納出可能的認知功能障礙是什麼。

1. 執行能力退化

表現:難以計劃和組織日常活動,無法設定和達成目標,做事時缺乏步驟的連貫性,容易忽略細節,決策困難。

影響:可能會導致無法管理個人財務、安排日常活動變得混亂,難以完成複雜的任務或工作,造成生活中的問題和壓力。

2. 專注力退化

表現: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刺激分心,無法完成長時間的工作或活動,經常中斷正在進行的任務。

影響:可能會使工作或學習效率下降,增加錯誤發生的機率,無法充分參與社交活動或家庭事務,影響生活質量和社交關係。

3. 時間與空間識別能力退化

表現:難以感知時間的流逝,迷失方向,無法準確識別和記憶空間中的位置和路徑,對於方向感和距離的判斷變差。

影響:可能會導致迷路或無法找到熟悉的地方,難以管理日常活動和計劃,可能需要更多的幫助來完成基本的導航和位置識別。

4. 記憶力退化

表現:短期記憶受損,難以記住最近的事件或剛剛學到的信息,長期記憶可能受到影響,無法回憶過去的事件或經歷。

影響:可能會造成遺忘重要的約會、家庭事件或工作內容,增加重複詢問或重複做事情的頻率,影響個人自信和生活的獨立性。

5. 抽象思考能力退化

表現:難以理解和處理複雜的概念,無法進行合理推理或創造性思考,思維變得較為單一和僵化。

影響:可能會使解決問題變得困難,影響決策能力和創新思維,限制了工作和生活中的靈活應對能力。

6. 算數力退化

表現:無法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如加減乘除,處理數字和計算問題變得困難。

影響:可能會影響到日常財務管理,如支付帳單、制定預算或計算折扣,增加了生活中的困擾和依賴他人的需要。

7. 語言力退化

表現:難以理解和表達語言,出現詞彙遺忘,講話時缺乏連貫性,難以參與對話或講述故事。

影響:可能會導致社交困難,影響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交流,增加了誤解和溝通障礙,影響生活中的社交活動和情感連結。

千萬小心健忘導致沒吃藥、重複吃藥

腦力大不從前的長輩,往往在生活上可以看到腦力退化的蛛絲馬跡。

藥物的服藥順從性就是一個例子。

健忘的長輩,往往都有慢性病的藥物需要服用。

以前在看診的時候,也常常發現許多長輩回診時常說藥物剩很多,或是已經不夠了。

這原因除了不想吃藥外,

藥不小心吃兩次,或是忘記吃藥,吃錯藥物都是可能發生的事,也是兒女擔憂的事。

該怎麼避免呢?

這時候好的藥盒可以輔助我們在正確的時間使用藥物。

關於哪種藥盒比較好,我還真的做了一番功課。

價格合理,可以防潮、方便打開的隨身藥盒,

最多可以分裝早中晚睡前一天四次的用藥。

以下推薦兩款。

重點是台灣製造,不是掏寶貨喔。

推薦一:點擊我前往觀看!

推薦二:點擊我前往觀看!

擔心家裡長輩記憶力衰退,以後會失智。求診前有什麼可以注意的?

若發現家裡的長輩好像越來越健忘了,

作為兒女的我們想必非常擔心。

想要到大醫院做仔細檢查才能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關於這方面的求診,我會先注意下面情況。

  • 教育程度
  • 退休與否
  • 飲食習慣:有無吃素
  • 過去病史:有無三高、甲狀腺問題、胃部開過刀、頭部外傷、中風、心臟病、有無重聽
  • 生活習慣:抽菸、喝酒、有無運動、有無社交活動
  • 睡眠狀況:有無吃安眠藥、是否會打呼
  • 心理壓力:有無心裡壓力、是否服用抗憂鬱藥物
  • 身體狀態:是否手抖腳抖、走路不穩易跌倒、身體僵硬不容易翻身
  • 個性改變:變得比較少講話、容易易怒、變得焦慮、以前喜歡做的事都不做了、比較不想洗澡
  • 執行功能:比較不會煮菜、不會處理拜拜的事情、漸漸不會用遙控器、手機、容易分心
  • 記憶功能:忘記關瓦斯爐的火、一直重複問一樣的話
  • 視覺空間:是否常迷路、找不到路、可以在大賣場買菜嗎
  • 算數功能:做生意找錢找錯
  • 語言功能:聽不懂抽象字句、講不出物品名字

診斷失智的重要思維

若發現家裡的長輩好像越來越健忘了,

作為兒女的我們想必非常擔心。

想要到大醫院做仔細檢查才能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若醫院有記憶力衰退的相關檢查越是精密、感覺越好。真的是這樣子嗎?

這裡先講一下記憶力退化檢查的診斷思維

先抓出可以矯正的原因

維他命B12缺乏(長期用胃藥、血糖藥metformin、胃部開過刀) [抽血檢驗]

為何注意有無服用胃藥、血糖藥、胃部開刀可參考此影片

甲狀腺低下 [抽血檢驗]

長期服用安眠藥(Xanax 贊安諾) [藥物調整]

先抓出跟失智症表現相像的疾病

憂鬱症、焦慮症惡化 [身心科調整藥物、諮商或是用正念生活改善]

排除非退化性原因的大腦疾病

近期中風、多發性硬化症、腦瘤、動靜脈血管畸形引起腦水腫、腦水症、可逆性後部腦病症候群 [影像檢查]

剩下的為退化性大腦疾病

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合併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

五個常見原因導致記憶力減退

原因一:自然老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大腦也會隨之變老。

自然老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對於記憶力的影響也是無法避免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腦部結構和功能會發生變化,包括神經元的減少和連結的減弱,這可能導致記憶力減退。

雖然無法完全阻止自然老化,但保持活躍的社交生活、腦力活動和運動可以幫助緩解記憶力衰退的速度。

原因二:心理壓力與焦慮症狀

長期處於高度壓力或焦慮狀態下可能對記憶力產生負面影響。

這是因為壓力和焦慮狀態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這對腦部結構和功能都有不良影響。

此外,焦慮可能導致注意力集中困難,進一步干擾記憶力。

因此,有效管理壓力和焦慮,如通過放鬆練習、心理治療或支持來減輕壓力,是維護良好記憶力的重要一環。

原因三: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

充足的睡眠對於大腦功能和記憶力至關重要。

如果您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這可能會導致記憶力減退。

睡眠是大腦清理代謝廢物、巩固記憶和學習的重要時間。

睡眠不足會干擾這些重要的腦部過程,影響記憶力。(進階閱讀:記憶存在睡眠中-常忘東忘西?去睡個好覺吧)

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如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營造適合的睡眠環境和遠離妨礙睡眠的刺激,將有助於改善記憶力問題。

原因四:營養不良或飲食不當

我們的腦部需要適當的營養支持才能正常運作。營養不良或飲食不當可能對腦部功能和記憶力造成負面影響。

例如,缺乏關鍵的營養素,如維生素B12、Omega-3脂肪酸和抗氧化劑,可能導致神經元損傷和腦部炎症,進而影響記憶力。

保持均衡的飲食,攝取多種營養素,尤其是富含腦部所需營養的食物,如魚、堅果、蔬菜和水果,將有助於促進良好的記憶力。

原因五:神經系統疾病

某些神經系統疾病也可能是導致記憶力減退的原因之一。

例如,阿茲海默症、腦中風、帕金森病等神經退化性疾病,都可以對記憶力造成嚴重損害。

這些疾病會影響到腦部結構和功能,導致記憶力減退的症狀。

對於這些疾病,專業的醫療處理和治療計劃是必要的,以便盡早干預並減緩症狀的進展。

生活型態調整有效改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症狀

我們往往希望長輩能在大醫院做越多腦部檢查、越詳細越好。

然而,對於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民眾而言,做了這麼多檢查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活型態的調整。

不是說檢查做越多,人生越有希望。

生活型態的調整,需要藉由家人的協助。

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地讓長輩可以維持不要繼續退化,甚至腦力思考反而更活躍。

沒有一個藥物、保健食品是萬靈丹。

還是要強調生活型態的調整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吃什麼保健食品可以顧腦、預防失智?

首先,關於吃保健食品,有三大迷思。

所以有三大觀念要澄清。

觀念一:真的有顧腦保健食品嗎?

不管是找哪類的保健食品都要先要知道的一件事。

在審視是否需要補充保健食品、預防失智老化之前,

先要評估自己的生活型態是否健康。不然,吃再多的保健食品也是白搭。

我認為,人畢竟是有惰性的動物。

我們的心態容易因為購買保健食品,反而不重視真正的健康之道:生活型態的改善。

有些人的心態可能認為:買了保健食品服用,好像就買個心安一樣,可以每天大魚大肉、不用運動。

It goes with my mantra of there is ‘no magic pill’ to prevent cognitive decline
沒有什麼神奇藥丸可以防止腦力退化
Richard Isaacson
阿茲海默症專家、美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所的預防性神經學家

保健食品真的保健嗎?

我認為天然保健食品有兩大缺點:不天然以及不保健,剛剛好跟它的名字牴觸。

第一,為了保存營養,勢必要用人工的方式包裝所需營養,稱之為填充物。

我們食用的填充物可能還比所需營養還多,是否能有效被人體有效吸收分解是個問號。

第二,現代人大多營養過剩,其實不缺熟知的三大營養素(糖、脂肪、蛋白質),反而欠缺的是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植化素。

若這些缺乏的物質若是一個一個提煉、做成保健食品,我們可能不知道要花費多少錢購買多少種保健食品。

然而,我們只要多吃蔬菜水果,就足以包辦足夠的營養元素。

綜合維他命可以保護我們的大腦、避免忘東忘西嗎?

近期有一篇研究引起熱烈討論:綜合維他命可能對老人的記憶力有保護效果,尤其是對於曾經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短暫性腦缺血、心肌梗塞)來說,效果更明顯。

這篇研究屬於隨機性研究、為期三年的追蹤。

然而所有的研究,不免都存在一些缺點。

  1. 透由電話訪問的的心智測驗是否準確
  2. 統計上有意義無法代表臨床上有意義

有別於傳統、耗時、高成本的心智檢驗方式需要民眾到醫療機構給心理師一對一做測試,用電話訪問的心智測驗的優點是可以快速去了解大腦的功能。

然而會發現到拒絕接受電訪的人可能大多是社經地位低、較不健康的族群。

這種情況可能因為沒有蒐集樣本不完全而造成研究的誤差。

再來,關於測量記憶力的心智測驗,容易因為重複測試而導致分數的提升來自於對測試內容的熟悉。

最後,儘管在統計結果上有意義的呈現出綜合維他命對整體腦力有保護效果,

然而此保護效果的數字是否反應到能在生活上能有實質改善又是另外一件事情。

舉例來說,服用綜合維他命的人可能測驗結果可以平均記憶7.75個字,而服用安慰劑的人平均可記6.9個字。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感受不到這兩組有什麼實質的差別。

吃什麼食物可以改善腦力?

凡是對心臟有益的對大腦也有好處

這句有名的話可以給我們指點迷津,讓我們知道該怎樣吃才能保護大腦。

我們體內有20%血流流入大腦,血液是為細胞提供營養、清除毒素的通道。

許多研究都指出心血管健康的人,比起有心血管疾病有較低的失智風險。因此,保養腦袋,先從保養心血管做起。

在這邊提供地中海飲食以及得舒飲食讓大家參考。

地中海飲食

一種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傳統飲食為基礎的健康飲食方式。

這種飲食方式注重蔬果、全穀類、橄欖油、堅果、魚類和豆類的攝取,並限制紅肉和加工食品的消耗。

許多研究已經發現,地中海飲食不僅有助於心血管健康,還可以對預防失智症和記憶力退化有益。

抗氧化功能保護大腦,免於退化

地中海飲食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和抗發炎成分,這些成分對大腦功能非常重要。

例如,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有助於保護和改善大腦細胞的功能。

橄欖油則含有健康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維持腦部血管的健康。

重視魚類的攝取,比如鮭魚、鯖魚。這些魚類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這種脂肪酸對大腦發育和功能至關重要。

它們有助於改善記憶力,減少認知衰退的風險。

攝取堅果、豆類和全穀類食物。

堅果含有健康的脂肪酸和抗氧化劑,對腦部健康有益。

豆類則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和提供持久的能量。

全穀類食物提供重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對大腦功能有正面影響。

得舒飲食

同樣的,得舒飲食(DASH飲食)也是一種被廣泛推薦的健康飲食方式,對預防失智和記憶力退化同樣有效。

得舒飲食強調攝取低鈉、高鉀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全穀類、堅果、魚類和低脂乳製品。

這種飲食方式有助於控制血壓,同時對大腦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失智症前兆的職業和社交行為

在探討失智症前兆的早期檢測和干預的重要性時,我們不能忽視職業和社交行為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

許多研究已經顯示,職業和社交參與度的減少可能是失智症發展的風險因素之一。

因此,著重觀察和干預這些領域的變化十分重要。

首先,職業方面的改變可能是失智症前兆的指標之一。

某人在工作中的表現開始出現下降,可能是注意力、記憶力或處理複雜工作的能力減退的表徵。

他們可能會經常忘記約定事項、工作效率變差,或對執行一些日常職務感到困難。

此外,他們在解決問題、適應新的工作要求上可能也會出現困難,甚至身邊的同事也會注意到這些變化。

另外,社交行為和人際關係的變化也值得關注。

一個平日健談、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的人,

突然間變得孤立寡言、對社交場合不感興趣,可能是失智症前兆的徵兆。

他們可能會開始迴避與他人交談,回避參加社交活動,並表現出較少的興趣與熱情。

這些職業和社交行為的改變可能暗示著大腦功能方面的問題,是早期檢測和干預的重要線索。

如果這些變化被忽視或視為與年齡相關的衰退,則可能錯過了及早介入的機會。

重要的是,當我們發現這些職業和社交行為的改變時,

我們應該迅速諮詢專業醫師以進行進一步的評估。由於這些變化可能與其他心理和生理因素有關,

只有經過詳細評估和診斷,我們才能確定是否存在失智症前兆。

一旦確定了失智症前兆的存在,早期干預將變得至關重要。

干預可以包括提供合適的認知和行為療法,如記憶訓練和認知刺激,以及指導患者和家人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我們應該密切關注這些變化並儘早介入,以便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當我們關心自己和親人的健康時,早期檢測和干預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失智症前兆的認知和記憶問題

失智症前兆是一系列與認知和記憶相關的問題,它們在失智症發展初期是非常常見的症狀。

早期的認知和記憶問題可能會被人們視為正常的老化現象,但當這些問題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時,就有可能是失智症前兆的警示。

認知和記憶問題的早期症狀包括:

  1. 忘記重要的細節或重複問同一個問題
  2. 困難地記住新的資訊,例如約定或學習新技能
  3. 特定的詞語或物品名稱的困難,經常使用「那個」或「那個東西」
  4. 迷失在熟悉的地方或忘記如何執行日常活動,例如烹飪或穿著衣服

這些問題可能會在初始階段只是時有發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嚴重。

有時,失智症前兆的症狀可能還包括語言障礙、概念理解困難、判斷力下降以及注意力和專注力不足。

儘早檢測和干預對於失智症前兆至關重要。

初步評估通常包括經驗豐富的專業醫護人員,例如心理學家或神經學家,對病患的記憶、認知和日常功能進行綜合評估。

這可以通過一系列問題評估工具和測試來實現,例如認知測試和問卷調查。

早期檢測和干預的好處是可以提供適當的治療和支持計劃,幫助患者和其家人更好地應對失智症前兆的挑戰。除了藥物治療,認知訓練和行為療法等非藥物干預也被證明對緩解和改善認知和記憶問題有益。

此外,生活方式的調整也對預防和延緩失智症的發展至關重要。

保持一個健康的飲食、充足的運動、社交和心理活動、優質的睡眠以及避免壓力和抑鬱等因素,都可以對認知和記憶功能有正面的影響。

綜上所述,了解和早期識別失智症前兆中的認知和記憶問題,以及進行及時的檢測和干預,對於促進認知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預防失智症的發展至關重要。

請與您的醫療專業人士討論任何擔憂或疑問,以獲取更多關於失智症前兆的資訊和支持。

失智症前兆的身體和生活習慣問題

失智症是一種漸進性的神經退化疾病,患者常常在中年或老年開始出現記憶力和認知能力衰退的現象。

除了職業和社交行為以及認知和記憶問題外,失智症的前兆也可能表現為身體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1. 身體機能減弱:失智症前兆中,有些人可能會感覺到肢體無力、肌肉疲勞和協調能力下降。他們可能變得容易疲倦,從事日常活動變得困難,例如行走時容易摔倒或失去平衡。此外,他們也可能感到步履蹣跚,動作不夠靈活,打開瓶蓋或按鈕變得困難。

2. 生活習慣改變:失智症前兆中,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日常生活習慣的變化。他們可能變得更容易迷失方向,感到對時間的概念變得模糊,忘記他們應該做的事情或重複做同樣的事情。他們的睡眠模式也可能受到干擾,可能會經歷失眠或白天過度昏昏欲睡。

3. 飲食改變:飲食習慣的改變也是失智症前兆的一個指標。有些患者可能會開始對食物的喜好產生不連貫性,他們可能忘記他們喜歡或討厭什麼食物。同時,他們可能會出現食慾改變,對飯菜變得不感興趣或只有一兩種類事物能夠吃。

這些身體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可能是失智症前兆的警示信號。

早期檢測和干預對於延緩失智症進展和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至關重要。因此,如果您或您身邊的人出現這些變化,請及早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

這篇文章中的資訊提供給讀者有關失智症前兆重要性和早期檢測干預的知識。提供這些資訊有助於促進對失智症認知的提高,並鼓勵讀者與健康專業人員合作,以盡早檢測和處理可能存在的問題。

失智症前兆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失智症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其前兆往往可以在情緒和行為方面得到體現。

了解這些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早期警示符號,對於早期檢測和干預非常重要。

1. 焦慮和抑鬱:失智症前兆的人可能會出現焦慮和抑鬱的情緒問題。他們可能感到情緒不穩定、持續擔心或情緒低落。這些情緒問題可能會導致日常生活的困擾,如睡眠困難或食慾改變。

2. 行為變化:失智症前兆的人可能會展示出行為上的變化。他們可能變得易怒或易急躁,對平常習以為常的事情表現出異常的反應。他們也可能變得孤僻,迴避社交活動或撤退到自己的世界中。

3. 社交問題:失智症前兆的人可能會在社交互動中出現問題。他們可能出現交際困難,無法適當地理解或回應他人的言談。他們可能開始遺忘熟悉的人的名字或遭遇長時間認識的陌生人。

這些情緒和行為問題往往被忽視或歸咎於正常老化過程中的情緒波動。

然而,當這些問題變得頻繁或持續影響日常生活時,就應該引起重視。早期檢測和干預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療和管理選擇,以延緩失智症的發展。

如果您或您的親人出現了以上描述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建議您尋求專業醫療建議。

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可以有助於延緩失智症的進展,並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

失智症前兆的飲食與營養問題

人們常常低估了飲食和營養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研究表明,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營養攝取與失智症的發展風險密切相關。

事實上,營養不良和一些飲食習慣已被證實能成為失智症前兆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個不平衡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能導致身體的營養不足,進而影響腦部功能。

例如,缺乏必需營養素如維生素B12、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可能增加患上失智症的風險。

此外,過度攝取飽和脂肪、糖分和鈉也可能對大腦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顯示,適度飲用咖啡因飲品(如咖啡或茶)和多食用蔬果、全穀物和健康蛋白質(如魚類、豆類和堅果)可以幫助減少失智症風險。

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和抗炎營養素,可以保護大腦健康,降低發炎和氧化壓力。

此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應該盡量減少,而Omega-3脂肪酸則可以作為保護大腦健康的良好來源。

此外,適當的飲水量對於維護大腦正常運作也非常重要。

脫水可能導致腦部組織受損,影響記憶和認知。所以,記住保持良好的水分攝取量也是預防失智症的一部分。

鑑於飲食和營養對於預防和干預失智症的重要性,我建議您遵循一個均衡和多樣化的飲食計劃。

飲食中應該包含各種蔬菜、水果、全穀類、健康蛋白質和有益的脂肪源。

如果您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擔心,您可以諮詢營養師的建議,以確保您正在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您的大腦健康。

透過關注飲食和營養,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干預和預防失智症的發展。

但要記住,在制定飲食計劃之前,最好與醫生或營養師諮詢,以確保您的策略符合個人需求和身體狀況。請記住,提早檢測和干預失智症前兆是關鍵,早期發現可能對您的大腦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結論: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深入探討了12個可能是失智症前兆的行為。

這些行為包括職業和社交方面的問題、認知和記憶困難、身體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情緒和行為的變化,以及飲食和營養上的問題。早期檢測這些行為的變化對於失智症的干預至關重要。

失智症是一個嚴重的心智健康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功能能力。

然而,通過早期檢測和干預,我們可以在症狀惡化之前採取合適的治療和支持措施,以延緩疾病的進展。

早期檢測失智症前兆的行為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確診病情,還能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例如,在早期階段,可以通過認知訓練和其他療法來改善認知功能。此外,早期檢測還可以協助家庭成員和照顧者理解患者的需要,並提供相應的支持和照顧。

了解這些失智症前兆行為的重要性,有助於我們保持警覺並及早採取行動。

如果我們覺察到自己或家人出現這些行為的變化,應該及早諮詢醫生並進行相關測試。早期檢測可能是預防失智症發展的關鍵步驟。

總之,失智症的早期檢測和干預對於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功能能力至關重要。

通過關注12個可能是失智症前兆的行為,我們能夠更早地發現和處理這些問題。

請記住,維持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與家人和醫生保持開放的溝通,將有助於我們預防和應對失智症的挑戰。讓我們一起關心並提供支持,為年長者的健康和幸福盡一份力量。

12行為恐是失智症前兆常見問題QA

問題1:失智症前兆的症狀通常在什麼情況下出現?

答案:失智症前兆的症狀通常在中年和老年人身上出現。一些常見的情況包括:記憶力下降,認知能力減退,言語和語言困難,情緒變化,社交和職業功能衰退等。這些症狀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迹象,早期檢測和干預至關重要。

問題2:為什麼早期檢測和干預對失智症前兆的重要性?

答案:早期檢測和干預是令人興奮的領域,因為相關研究表明,早期識別和治療失智症前兆可以幫助延緩或阻止病情進展。通過早期檢測,專業醫生可以確定症狀的成因,並提供適當的治療建議和支持。早期干預可以改善症狀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問題3:我應該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有失智症前兆?

答案:如果你擔心自己可能有失智症前兆,首先應該尋求專業醫生的建議。醫生可以進行完整的評估,包括身體檢查、認知評估和其他相關測試。此外,保持身體和大腦健康也很重要。謹慎掌握飲食、適度鍛煉、保持社交互動和追求心理健康都是維持大腦功能的重要因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