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不知道憂鬱症可以用腦波來輔助檢查。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憂鬱症?
大家會認為這是醫師的專業。
需要藉由身心科醫師的問診,
及配合填寫憂鬱症量表來診斷。
(例如PHQ-9 憂鬱症檢測量表)
如果想自我評估,知道自己是否有憂鬱症有想進一步瞭解的話,也可以參考這篇憂鬱症10大症狀檢測與自我評估指南)
診斷的過程,與身心科醫師問診技巧有關;
診斷的結果,是否能讓患者更認同自己的身心狀況。
尤其是一些目前尚未尚到憂鬱症診斷的求診民眾,醫師可能依照自己主觀(當然也是專業)的評斷,給予適當的協助。
究竟是暫時情緒低落而已,還是真的有憂鬱症?
這種灰色地帶的狀況,需要仰賴良好的醫病關係。然而良好的醫病關係所建立的信任,其實來自於專業的診斷。
所以說這種處於診斷灰色地帶的患者,
能不能相信醫師的解釋,並且服從醫囑(例如乖乖定期回診追蹤)。
除了仰賴醫師個人的魅力外,也需要客觀的檢查,作為醫師與患者溝通的橋樑。
而腦波檢查憂鬱症,會是以後醫師與求診民眾用來建立醫病關係的好工具。
為什麼憂鬱症需要做腦波檢查?不是醫師問診診斷就好了嗎?
用腦波去協助憂鬱症的診斷,是多數人所不了解的領域。(甚至對於身心科、神經科醫師也是如此)
對於懷疑自己是否有憂鬱症的人來說,有沒有以下這樣的感受。
只要看到憂鬱症的診斷標準(例如這篇最後一段有提到DSM-V 憂鬱症的定義),
會有種在看法律條文、翻閱六法全書條文。
哪些必要症狀必須符合,外加哪些輔助症狀加總起來後,在經歷多久後,且排除其他可能性,才能診斷憂鬱症。
看完憂鬱症的定義後,也會覺得這定義本身看起來也是這麼的毫無朝氣阿~的這種感受。
果然憂鬱症的定義很憂鬱,
看完這種定義還真的開心不起來。
而且就算符合診斷標準,難道真的就是憂鬱症?沒有別的可能性?難道就只能吃藥了嗎?
傳統的診斷方法往往依賴於主觀感受和臨床評估,難免存在一定的誤差。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憂鬱症腦波檢查逐漸成為精準診斷和治療憂鬱症的新利器。
透過分析腦部電波活動,這種檢查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憂鬱症的腦部機制,並提供更客觀的診斷依據。
此外,憂鬱症腦波檢查,也為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於提升治療效果,為求診的民眾帶來更多希望。
憂鬱症竟然可以用腦波檢查!以前怎麼沒聽過?
對於多數的神經科醫師來說,對於用腦波協助診斷憂鬱症感到陌生。(當然對我來說也是如此)
對於多數的身心科醫師來說,並不懂腦波。
上述這兩件事情,跟過去專科醫師受訓過程有關。
因此,用腦波協助診斷憂鬱症是一個連醫師都不太熟悉的領域。
腦波檢查憂鬱症的定位、準確度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持。
我之所以開始關注腦波診斷憂鬱症這個領域,主要是看到這幾年在報章雜誌上(健康雜誌文章連結),
陸續介紹台灣有一家「宏智生醫」生技公司,他們推出的腦波儀,
可以利用AI技術去分析受試者的腦波,判斷是否有憂鬱症的傾象。
而根據報導,這個腦波儀還通過台灣及美國FDA審查,拿到台灣衛生福利部醫療器材許可證,並且已經在國內已經有約20家醫院和診所使用。
我所驚訝的是,竟然這個神經內科、身心科醫師都不熟的領域發展這麼快速;
令我讚嘆驚訝不已的,其實是人工智慧的出現,縮短了從腦波基礎研究到實戰臨床應用的時間。
可以協助讓不懂腦波的身心科醫師,可以利用人工智慧腦波分析結果協助憂鬱症患者。
為什麼憂鬱症可以用做腦波檢查?
由於憂鬱症有異常的大腦構造,所表現出來的腦波,應該也會有它的特色。
α 波的不對稱:情緒穩定性和放鬆能力的減少
在過去零星的文獻(doi:10.1109/IEMBS.2005.1616251.),指出憂鬱症的大腦,大腦靠近額頭所在的地方(稱作額葉),所偵測到的alpha腦波,左右兩側並沒有對稱性。右邊額葉所偵測的電氣活動比左邊額葉電氣活動多。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憂鬱症患者他們的負向情緒及思維的產生,主要來自於右側額葉。
α 波(8-13 Hz)通常與放鬆、平靜及閉目靜坐狀態相關。
α 波通常在腦波上是以後面的枕葉較為明顯。
(進階閱讀:想了解腦波檢查目的為何?先了解腦波作用的原理)
健康人群在放鬆狀態下,前額葉區域的 α 波活性會顯現出來,這代表大腦處於放鬆和穩定的情緒狀態。然而,憂鬱症患者的 α 波活性通常較健康人群低,前額葉區域更是如此。
這意味著患者的情緒調節能力受損,難以進入放鬆狀態。
θ 波增加:認知功能的障礙
在憂鬱症患者裡,偶爾會看到在額葉中央處有短暫性地慢波產生。
θ 波(4-7 Hz)通常出現在睡眠早期或深度冥想狀態下,但在清醒狀態下的增強則代表大腦處於過度疲倦或認知功能障礙的狀態。
這慢波的頻率屬於θ 波,推論與前扣帶皮層(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相關。
前扣帶皮層主要與專注力、注意力、情緒調節有關。(參考資料:DOI: 10.1016/j.jpsychires.2012.08.003)
這樣慢波的發現,也證明憂鬱症不僅是情緒和行為上的疾病,它同時也會對患者的大腦結構產生深刻影響,進而改變其認知功能和情緒調節能力。
研究表明,憂鬱症患者在靜息狀態和特定認知任務中,前額葉和頂葉區域的 θ 波活性顯著增強。
這樣的變化通常與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和認知處理效率下降有關。
當憂鬱症患者在執行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務時,他們的大腦會表現出過多的 θ 波活動,
這反映出他們在維持注意力、記憶和問題解決方面存在困難。
此外,θ 波的增加還可能伴隨情緒低落和負面思維模式,
因為當大腦的認知處理能力下降時,患者往往難以控制負面情緒,導致憂鬱症狀加劇。
憂可視腦波壓力評估系統可協助診斷憂鬱症
接著,再回到剛剛提到的台灣研發出來用來協助憂鬱症診斷的腦波儀器。
如果剛剛上面一段針對憂鬱症的腦波有什麼特色,覺得有看沒有懂,李醫師說得太艱深,覺得文章看起來很難懂、心情跟著很憂鬱。
沒關係,我們從官方網站提供的圖片、影片來看看這一套系統怎麼運作。
這一套憂可視腦波壓力系統可以直接評估壓力指數,
然後再對應求診民眾自己填寫的 PHQ-9憂鬱量表來做對照。
(想知道PHQ-9憂鬱量表是什麼,可參考進階閱讀: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10大症狀檢測與自我評估指南)
可以看到下圖右側是顯現所測量的結果,
如果被測試者測量到身心壓力大,會座落在深綠色區域,反之亦然。
身心壓力大的客觀測量結果,再搭配PHQ-9憂鬱量表可以看出許多端倪。
憂可視腦波檢查過程怎麼進行
根據官方網站的影片,這過程推估約5-10分鐘內可以完成,過程中不會有不舒服的情形,步驟如下:
- 步驟一:戴上腦波帽
- 步驟二:填寫基本資料以及PHQ-9量表
- 步驟三:將腦波帽導入凝膠,偵測腦波
- 步驟四:請被測試者看著螢幕看著螢幕中的十字90秒,即可完成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