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美,我講的不是渡邊直美。
我指的是剛畢業且剛考到醫生執照的新世代醫生,直接前往醫美,一去不回頭。
前陣子有相關的新聞講到直美的現象。有興趣可點選下面連結
身為接受完完整的神經內科訓練,而且也當過主治醫師的我,以下是身為歪美-也就是我的看法。
簡單一句:「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這是一個自費市場,沒有正確的醫美知識跟觀念,在不成熟的訓練下,終究會被市場淘汰。
什麼叫正確的醫美知識與觀念?
廠商提供的資料?網路上網美寫的資訊?國際學者寫的醫美相關教科書?論文上寫的建議?醫學美容醫學會上醫師演講的內容?
就我到目前的觀察:越關鍵、越核心的知識,只會藏在高手的腦袋裡,不會分享出來。
其實以一個剛畢業的醫生來說,可能很難去分辨誰對誰錯。例如以歐美學者寫的論文、教科書上提供的知識,並不一定適合亞洲人。
醫學美容與醫院醫師的訓練有何不同?
訓練時間的長短
以我的神經內科做舉例,需要5年住院醫師的培養過程,從值班、跟主治醫師查房累積經驗。最後需要考專科拿到專科執照、寫完論文後,需要醫院長官認可才能升等主治醫師。
成為主治醫師才是開始。累積經驗的過程中,看病經驗大多是教課書、論文所未提過的。
相較之下,醫學美容醫師只要按照廠商、醫美單位的指導後,可能找家人練習幾次,確認沒有重大疏失就可以上場了。
經驗的傳承
直美的醫師只能自己霧裡看花摸索學習,不容易得到大師的心法真傳。
依照我以前待過的高雄長庚來說,陳肇隆榮譽院長的換肝技術是全世界有名的。因此有至於換肝的年輕醫師,就知道該往哪裡學習。
再來,這些大師級的人物,會在國際醫學會議上分享的困難案例以及解決方式,可以提升其他國家的換肝技術水準。甚至國外醫師前來學習。像外科醫師所發明的術式就會透由分享、傳承,讓經驗廣為流傳,造福全球的換肝患者。
然而,在醫美界打滾,若是把自己的心法公開給其他醫美醫師,只會造成競爭力下降、客群流失。
直美的醫師大多只能從廠商、醫美場所的教導去學習,或是看資深醫美醫師怎麼解決客人的困擾。
至於能不能理出頭緒,累積出自己的心法,就只能看造化了。
是非對錯的分辨能力
同樣的,以神經內科為例。一個新藥物、新手術方式的誕生,背後需要嚴謹的醫學論文做支撐。論文還會有世界各地實際使用後的治療效果統整。整體來說效果比較客觀。
相對的,醫美產品日新月異,常常吸引大家的目光。通常大眾所了解的效果,是透由網紅的實際體驗為主;一些醫師的背書,背後也有可能是廠商在主導;相關的醫美論文,也常是廠商贊助所生。
因此,今天一個醫美儀器療效好的論述,究竟是事實,還是背後是某方立場主導(例如:廠商贊助研討會),或其實是信仰(名醫說什麼就信什麼),不要說大眾不知道,連我這個歪美剛進來學習醫美知識時也難以分辨。直美想必是更困難了。
總結就是:在沒有專業知識的情況下,去實行醫學美容的治療。只要有一個環節弄錯,可能就會引來醫療糾紛。
這主要原因在醫學美容與健保病人的差異。
醫學美容的客人與健保的病人差異為何
對療程的期待不同
比較一下下面兩段對話,就會知道我在講什麼了。
腎臟科醫師:「王先生,你看!你多年來腎臟功能長期退化的情形,在這次的抽血中所換算的腎功能,得知並沒有持續退化,算是持平,恭喜你呦!繼續服用藥物,並記得多運動喔」
醫美醫師:「王小姐,你看!你抬頭時出現的抬頭紋,在經過肉毒桿菌注射後,有改善一些、沒有變更多,恭喜妳呦!」
健保病人的療效,通常屬於幫退化的病程踩剎車,病人就很感謝你。(血糖控制在標準內)
然而,醫學美容的療效需要大大加分的效果。(我要皺紋通通都不見!)
對醫師的錯誤空間容許範圍不同
以神經內科為例,有些在棘手的病情在剛開始、還未明朗之際,就算是資深的醫師,也會有診斷錯誤的時候。
透由抽血或影像的檢查,或是觀察病程的發展,可以達到即時的改正。
這樣用心治療下的醫病關心通常讓病人及病人家屬可以接受些微的差錯。
然而,醫學美容的差錯,常常來自於醫師與客人彼此對於治療的認知落差。這需要彼此的溝通消除認知落差。
以雷射來說,若是臉上的班沒有在客人期待的時間下淡化(去除),就算醫師是使用適當的雷射、以及雷射能量,也會被認為有所疏失。
若醫師沒有足夠的專業去應對客人講的話,可能會為了討好客人,而把雷射能量調高。
若能量過高的情況,反而可能造成雷射後反黑的情形,更容易引起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