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便秘問題該如何解決

對於點進這篇文章的讀者來說,大概都稍微瞭解帕金森病與便秘有關。

但究竟是腦部的多巴胺細胞退化,引發便秘;還是引發便秘的腸胃神經退化,最終擴展到大腦,造成帕金森病?

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看完文章後應該知道答案囉。

帕金森的便秘,要吃哪一牌益生菌

身為帕友或帕友的家屬,我想這問題一定想過。

解決帕金森患者便秘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正確的觀念。沒有正確的觀念,容易被外面商業化的世界所誤導。

這怎麼說呢?

醫學研究上所發現的關聯性,不代表有因果關係。

研究指出「帕金森病友的腸子比大腦先出現退化、造成便秘,也發現腸道菌叢失調的現象。」

但這不代表補充益生菌可以逆轉帕金森的便秘。

這狀況就好像童歌中「公雞啼,小鳥叫,太陽出來了」的意思一樣。

雖然公雞叫跟太陽升起有關,但不代表把公雞宰掉,就永無天日。

以下我會寫出我認為帕金森病友對於便秘的正確觀念及改善做法。

帕金森病友怎樣的排便習慣叫做便秘

一個禮拜裡若是排便次數少於三次,可以稱作便秘。

帕金森病很早期就會出現便秘

帕金森病在還沒被診斷出來之前,都有便秘的困擾。

關於帕金森病,通常大家耳熟能詳的是腦內多巴胺缺乏,造成手腳抖動、動作緩慢、身體僵硬等症狀。

但在這些動作障礙的症狀跑出來、被醫師診斷帕金森氏症之前,會經歷過一些非動作症狀,我們稱之為前驅症狀,其中最為有名的症狀就是便秘

為何非動作障礙的症狀會比動作障礙症狀先發生,是神經科學家想研究的問題。

為什麼帕金森這麼容易便秘

一個主流看法是「從大腦連接到腸胃的膈神經,因為不正常的蛋白質堆積導致神經退化,影響腸胃蠕動,造成便秘的問題。

(進階閱讀: 帕金森篩檢未來展望:由大腸鏡檢驗出不正常蛋白質堆積)

不正常的蛋白質堆積沿著膈神經,蔓延回腦幹、大腦,近一步造成睡眠障礙、憂鬱、嗅覺退化。最終導致腦幹的中腦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引發我們所知的動作障礙(抖動、僵硬、緩慢)。

這種不正常的蛋白質,沿著膈神經回到大腦的堆積分佈,剛好對應到病程發展。

非動作症狀(便秘、嗅覺喪失、憂鬱、睡眠障礙、認知功能退化)分別對應到膜神經、嗅神經、腦幹,昂、大腦皮質退化。

動作障礙症狀(抖動、僵硬、緩慢)對應到中腦退化。

這些非動作症狀會讓帕金森患者會去在腸胃科、身心科診所徘徊。直到明確的動作障礙跑出來,才會求診於神經內科,被醫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

為什麼不要過度期待益生菌改善帕金森便秘

原因很簡單,帕金森的便秘,主要來自於腸道神經的退化,造成腸道不易蠕動。用藥物或是飲食去刺激腸胃蠕動,是比較立即可看到效果的方式。

益生菌對於帕金森病患者的好處為何

目前對於益生菌使用在帕金森病上的文獻,只有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可能對帕金森氏症患者有益。例如: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簡稱PS128)被認為具有神經保護作用。

這方面有台灣的相關的研究報導。改善帕金森氏病台灣研究登國際期刊

一項研究顯示,帕金森氏症患者在接受PS128治療12週後,運動症狀有所改善,特別是在配合藥物服用情形下,症狀緩解的時間延長。然而,這些研究仍處於初步階段,需要更多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來驗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果吃益生菌對治療便秘有用的話,那麼代表益生菌本身他可能有修復腸胃神經、或刺激腸胃蠕動,以幫助排便的功能。但目前文獻上並沒有一致明確的證據支持。

可溶性膳食纖維在帕金森飲食的重要性

比起補充益生菌,我更在意可溶性膳食纖維對於帕金森的好處。

套一句長輩圖常出現的話「花若自開,蝴蝶自來」,去比喻益生菌與膳食纖維的關係。

益生菌在腸道的功用,主要在於益生菌會利用所喜歡的食物,代謝出有益於人體的物質。

要有良好的、適合益生菌生長腸道環境,才會有利於益生菌的繁殖。其中,可溶性的膳食纖維在建立健康的腸道顯得格外重要。

 最後我們歸納上面所述,並介紹一下幾個專有名詞。

益生元:益生菌喜歡的食物

益生菌: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生物

後生元:益生菌代謝過程所產生對身體有益的物質。

再用剛剛的這句話「花若自開,蝴蝶自來」類比上面的角色。

益生元的健康腸道:花

益生菌:蝴蝶

蝴蝶在採蜜的過程中,間接地協助傳遞花粉,有助於開花授粉繁衍,打造更美麗的花園(後生元)。

可溶性膳食纖維與腸道健康與大腦健康有關

可溶性膳食纖維(Soluble Dietary Fiber)是膳食纖維的一種,能夠溶於水形成凝膠狀物質,常見於燕麥、蘋果、柑橘類水果、豆類等食物。它在腸道健康與大腦功能方面的影響主要涉及以下幾點:

促進腸道微生物平衡

  • 可溶性纖維是腸道益生菌的重要養分,能夠促進短鏈脂肪酸(SCFAs)的生成,如丁酸鹽(Butyrate),這對於腸道屏障功能和抗炎作用至關重要。
  • 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與大腦健康有密切關聯,被稱為腦腸軸(Gut-Brain Axis),影響情緒、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進程。

減少腸道發炎,影響神經系統

  • 可溶性纖維透過調節腸道菌相,降低**腸漏症(Leaky Gut)**的風險,進一步減少體內的慢性發炎。
  • 由於帕金森氏症的病理與腦部發炎與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積聚有關,降低發炎可能有助於疾病管理。

影響神經傳遞物質與情緒

  • 可溶性纖維能影響腸道菌群代謝產生血清素(Serotonin),進而影響帕金森患者常見的焦慮與憂鬱。
  • 益生菌與可溶性纖維的結合,可能改善腸道-大腦的神經傳遞,提升整體神經健康。

可溶性膳食纖維如何改善帕金森氏症便秘

帕金森氏症患者常有腸道問題(如便秘、腸道蠕動減慢),可溶性膳食纖維可能有助於改善這些問題,並可能間接影響疾病進展。

改善便秘與腸道蠕動

  • 帕金森氏症患者因腦幹與迷走神經功能下降,腸道蠕動變慢,導致嚴重的便秘問題。
  • 可溶性纖維可吸收水分,使糞便柔軟,並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便順暢。

降低帕金森相關的慢性發炎

  • 研究發現,帕金森患者的腸道菌群與健康族群不同,可溶性纖維能調節菌群組成,減少壞菌的生長,降低腸道與大腦的慢性發炎。

可能影響帕金森病的進展

  • 雖然目前仍在研究階段,但一些動物與臨床研究顯示,補充可溶性纖維與腸道菌群調節可能影響帕金森病的進展,減少神經退化。

如何在飲食中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

攝取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

  • 燕麥、糙米、小麥胚芽(可增加腸道益生菌生長)
  • 水果類(蘋果、柑橘、香蕉、莓果)
  • 豆類(紅豆、綠豆、鷹嘴豆)
  • 根莖類(地瓜、南瓜、紅蘿蔔)

搭配充足水分

  • 可溶性纖維吸水後能夠增加腸道潤滑,建議每日攝取1.5-2公升水,以避免加重便秘。

搭配益生菌與發酵食物

  • 如優格、泡菜、味噌等,能增強腸道菌群的健康,有助於進一步穩定帕金森患者的腸胃功能。

帕金森便秘症狀,可以這樣改善

改善帕金森氏症便秘需要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以及藥物調整等多方面著手。以下是具體的建議:

1. 飲食調整

  • 增加膳食纖維:每天攝取25-30克纖維,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例如:地瓜、燕麥、奇異果、木瓜等。
  • 保持水分充足:每日飲水量建議1500-2000毫升,特別是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開水,有助於刺激腸道蠕動。
  • 適量油脂攝取:可加入一小匙橄欖油或亞麻籽油拌沙拉,幫助潤滑腸道。

2. 規律運動

  • 促進腸道蠕動:每天安排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散步、騎腳踏車),也可以做一些溫和的腹部按摩,幫助腸道運動。
  • 核心與骨盆底肌群鍛鍊:練習橋式運動貓式伸展,促進腹壓增加與腸道活動。

3. 良好排便習慣

  • 建立固定排便時間:每天早上固定時間如廁,即使無便意也養成習慣,幫助身體形成規律反應。
  • 正確的如廁姿勢:使用小板凳墊腳,讓膝蓋高於臀部,模擬蹲姿,有助於放鬆骨盆底肌群,讓排便更順暢。

4. 藥物與輔助治療

  • 藥物調整:與神經內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調整帕金森氏症的藥物劑量,因為多巴胺藥物可能影響腸道蠕動。
  • 輕瀉劑或益生菌:若便秘嚴重,醫師可能會建議短期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PEG)等輕瀉劑。日常可補充益生菌,維持腸道健康。

5. 心理調適與壓力管理

  • 放鬆身心:壓力會影響腸道功能,適度的冥想、深呼吸練習音樂放鬆法能幫助緩解壓力,促進腸道健康。

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每日便秘改善計劃

這份計劃將從飲食、運動、排便習慣、放鬆練習四個方面著手,逐步改善便秘狀況。

🌞 早晨:喚醒腸道

  1. 起床後第一件事
    • 空腹喝一杯300-500毫升的溫開水(可加入幾滴檸檬汁或一小匙蜂蜜,促進腸道蠕動)。
  2. 簡易腹部按摩(2-3分鐘):
    • 用手掌沿著肚臍順時針輕柔畫圈按摩,促進腸道蠕動。
  3. 排便時間
    • 固定時間如廁(建議飯後15-30分鐘),即使無便意,也要養成定時入廁的習慣。
    • 正確的如廁姿勢:腳下放小板凳,讓膝蓋高於臀部,模擬蹲姿,有助於放鬆肛門肌肉。

🍽️ 早餐:促進腸道啟動

  • 食物建議
    • 奇異果 1 顆 + 燕麥粥 + 原味優格(可加入亞麻籽或奇亞籽)。
  • 若便秘較嚴重:可在早餐前補充一小匙橄欖油亞麻籽油,潤滑腸道。

🏃 上午:輕度活動

  1. 散步或居家活動(15-20分鐘):
    • 飯後散步或在家活動(如整理家務),促進腸道蠕動。
  2. 核心運動(5-10分鐘):
    • 橋式運動:仰躺、屈膝、腳掌平貼地面,慢慢抬起臀部,維持5秒後放下,重複10次。
    • 貓式伸展:跪趴在地上,吸氣時抬頭、翹臀、腰部下凹,吐氣時低頭、拱背,重複10次。

🥗 午餐:纖維與水分補給

補充水分:餐後喝一杯溫開水,幫助纖維吸水膨脹、軟化糞便。

食物建議

一份深綠色蔬菜(如菠菜、青花菜)+ 蛋白質(如雞肉、豆腐)+ 糙米或地瓜

🌿 下午:提升腸道活力

  1. 水分補充:下午2-4點間,喝500毫升溫開水或淡茶。
  2. 步態訓練或太極拳(15-20分鐘):
    • 若體力允許,可做些步態訓練或練習太極拳,有助於提升身體平衡與促進腸道蠕動。
  3. 休息與放鬆:若感到疲倦,閉目休息或做5分鐘的深呼吸練習,幫助自律神經穩定。

🍛 晚餐:避免脹氣食物

  • 食物建議
    • 燙青菜+魚肉或豆腐+少量地瓜或南瓜泥。避免過多紅肉、油炸食物或加工食品。
  • 避免太晚進食:建議在晚上6-7點用餐,讓腸道有足夠時間消化。

🌙 睡前:腸道助眠儀式

  1. 伸展與腹式呼吸(5分鐘):
    • 仰躺雙膝彎曲,手放腹部,吸氣時腹部緩慢鼓起,吐氣時放鬆,重複10次。
  2. 睡前水分補充
    • 睡前再喝半杯溫水(約150毫升),避免夜間口渴或脫水。

📅 每週特別任務

  • 阻力訓練:每週2次使用彈力帶、輕啞鈴進行肌力訓練(如深蹲、側抬腿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與腸道健康。
  • 紀錄排便日誌:記錄每日的排便情況、食物攝取與運動狀況,幫助觀察改善效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